close

「......創業維艱,緬懷諸先烈,守成不易,莫徒務近功。同心同德,貫徹始終,青天白日滿地紅。」

每日清晨,當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,在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的領土上冉冉升起,伴隨著的樂聲正是這首由戴傳賢作詞、黃自譜曲的國旗歌。

「山川壯麗,物產豐隆,炎黃世胄,東亞稱雄。毋自暴自棄,毋故步自封,光我民族,促進大同。創業維艱,緬懷諸先烈,守成不易,莫徒務近功。同心同德,貫徹始終,青天白日滿地紅。」

歷史上的今天,西元1911年10月10日(清帝國宣統三年,中國農民曆辛亥年8月19日),湖北新軍在武昌城舉事,攻克湖廣總督府,隨後神州大地全國各省紛紛響應,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-中華民國於焉誕生,武昌起義辛亥革命今日正好滿百年。

「一旦去四千年帝制,初試亞洲民主之啼聲,原被譏為神話、夢囈,豈知我們憑的誠摰純潔精神!唯偉大的國父創黨革命,哀我生民,十仆十起,開國收京,低徊遺命, 不平而必使之平。人性的必然歸向,何莫非博愛大同?邪說暴行,虐我生靈,三民主義世紀,終為人類開新,國民!國民!良知!血忱!國民!國民!我們正身當此百難之衝!......」(海嶽中興頌‧秦孝儀作詞、黃有棣作曲,國父建黨革命八十週年紀念曲)

武昌起義的成功及全國各省的獨立,國內局勢處於一個分崩離析的狀態,及待整合成立一個全國性的中央政府,於是各獨立省的代表們通過了『臨時政府組織大綱』、約訂南京為首都、推舉孫文為首任臨時大總統。

1912年1月1日,孫文在南京宣誓就職。1月3日,各省代表推選黎元洪出任臨時副總統,並通過了孫文提出的臨時政府內閣名單,正式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。1月11日,約定以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國旗。1月28日,成立臨時參議院,各省代表分別擔任參議員,推選林森、陳陶遺任正副議長。民主共和國的政府體制,雖然初具規模雛形已成,實則與北方各省主張復辟的勢力,呈現拉距的局面。這個初生的共和國,民主之路走得並不順暢。

為了謀求全國實質一統的局面,孫文向北方提出「若清帝退位,袁世凱贊成共和,願意推薦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」。2月12日,清政府頒布清帝退位詔書,結束了中華民族長久以來,家天下政治體制的傳統。當日,孫文即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呈。3日後,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。袁世凱雖然經由民主程序,成為共和國的國家領導人,心中實則仍存有稱帝的夢想,於是拒絕南下。3月8日,臨時參議院通過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』期以內閣制對大總統的權力產生制約。3月10日,袁世凱在北京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職。4月1日,孫文於南京解職,臨時參議院遷往北京。

民主政治能夠有效落實,在於完善制衡機制的建立。此時,以宋教仁為首的國民黨,揭諸「議會政治」、「政黨內閣」的理念與袁世凱抗衡。1913年3月,根據『臨時約法』舉行的第一次國會選舉,國民黨獲得了相對多數的席次,由宋教仁出面組閣似是水到渠成之事。3月20日,被認為是背後主謀的袁世凱,為了遂行其稱帝的夢想,竟指派刺客將宋教仁刺殺於上海。7月,孫文發動二次革命以武力討袁卻未竟其功。10月6日,袁世凱經國會選舉,正式當選中華民國總統。10月10日,在北京正式就任。

1915年12月11日,參議院開會議決帝制,與會的各省“國民代表”一共1993人,贊成君主立憲票正好1993張。12月13日,袁世凱廢共和國體制正式登基。12月31日,改民國5年為洪憲元年,於是引發了護國戰爭,袁氏旋即宣布取消帝制,國內進入軍閥割據的時期。

1916年6月6日,袁世凱病死,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。孫文則在廣州組織護法政府(三次革命),國內進入南北分治的局面。

1923年,黎元洪下臺後,曹錕急於當總統,先以40萬元收買國會議長,繼之花費共計1350餘萬元的巨額賄款收買國會議員,"買"得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職位。10日,曹錕就任中華民國總統,同時公布倉促制訂的『中華民國憲法』。

曹錕的賄選,受到全國各界的強烈反對,被時人稱其為"賄選總統",該屆的國會被稱為"豬仔國會",當時的議員被稱為"豬仔議員"。國內各地,皆舉行遊行示威活動。孫文並舉兵討伐曹錕,主張通緝賄選議員,並通告各國使館否認曹錕的總統身分。

1924年,孫文在蘇聯的支持下,於廣州創立黃埔軍校。1925年7月,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。1928年12月,東北軍張學良宣佈易幟改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,國內再度進入統一的局面。

1931年,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地區。之後相繼在華北、上海等地挑起軍事衝突。

1932年12月,中國國民黨召開第四屆第三次中央執行委員會,會中提議起草憲法及召開國民大會,以結束黨治,還政於民。1933年,立法院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。1936年5月5日,由國民政府公佈之,即『五五憲草』。

1937年7月7日,日軍藉口日本士兵在北平的盧溝橋附近失蹤為由挑起戰端,中日戰爭全面爆發。

1945年8月15日,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《終戰詔書》,向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,八年的中日戰爭終於結束。

1946年1月10日至31日,政治協商會議,由中國國民黨、中國青年黨、中國民主同盟、中國共產黨、無黨派人士,代表共38人在重慶舉行,通過了政協憲草決議案,並同意成立憲草審議委員會。

1946年2月,國民政府正式任命中國國民黨,中國青年黨、中國民主同盟、中國共產黨,代表共35人組成憲草審議委員會。根據周恩來的意見,張君勱負責執筆起草新 憲草。10月,國共全面的內戰一觸即發。11月15日,制憲國民大會,在中國共產黨及中國民主同盟缺席的情況下,由中國國民黨,中國青年黨、中國民主社會黨(11月20日到會)3黨代表組成,因為與會總人數達到3/4法定開會人數,故大會保留中共及民盟兩黨的席位如常舉行。除了原本在國內各地各界選出的代表外,並增加了1945年光復後來自臺灣省的代表參與。

1946年11月28日,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向大會提出,基於政協憲草藍本的『中華民國憲法草案』,由大會主席團主席胡適接受。

1946年12月25日,制憲國民大會三讀通過,基於政協憲草藍本的『中華民國憲法』,由大會主席吳敬恆親手將制憲完成的『中華民國憲法』交給蔣介石,中華民國於焉擠身憲政國家之林。

1949年,國共內戰進入決戰的末期。1月21日,中華民國行憲後的第1任總統蔣介石宣佈引退,由副總統李宗仁依據憲法行使代總統職務。李宗仁接任後,宣布與中共展開和談。4月,國共雙方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,為南京政府代表拒絕了中共所提出投降式的和平條件,共軍於是發動渡江戰役越過長江。4月23日,共軍攻克中華民國首都南京。其後,國民政府軍節節敗退。

1949年9月,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主同盟等民主黨派及各界代表,在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。10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。10月27日,中華民國政府由四川成都遷移至台灣台北,進入台灣海峽分隔兩岸分治的局面。

台灣省第1屆村里長選舉,根據台灣省選舉委員會的檔案資料,係在民國35年(1946年)1月1日行憲後的2月16日至3月5日舉行,至民國99年(2010年)6月12日,累積共舉辦了19屆。

「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,依照憲法第27條第1項第3款及第174條第1款之規定,增修本憲法條文如左:」,民國80年(1991年)4月22日,修憲國民大會制定了10條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』。(民國94年6月7日,修憲國民大會複決通過成為12條)。增修條文第2條「總統、副總統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全體人民直接選舉之,自中華民國八十五年第九任總統、副總統選舉實施。......」

1996年(民國85年),中華民國總統、副總統,與基層的村里長、各級地方行政首長、各級地方民意代表、中央民意代表相同、皆由人民直選,邁入了民主選舉的新紀元。何謂民主選舉?依據西方人士的說法「One man one vote, one vote one value.」,即「一人一票,票票等值」。

中華民國的憲政成果得之不易,民主的真諦,誠如禮記禮運大同篇文首所揭示者,「大道之行也,天下爲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......」

「創業維艱,緬懷諸先烈,守成不易,莫徒務近功。同心同德,貫徹始終,青天白日滿地紅。」選在辛亥革命一百年、民國99年的雙十國慶日,做為參選台北市第11屆大安區群英里里長,成立競選部落格的開台之日。

<<  上一篇│首頁下一篇  >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群英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